6632-作者:白洁

  所有一级领域  所有二级领域

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 查看更多

R=R1(-1):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,数学逻辑特征值为(-1,0),R1(-1)意思为违反了规则范围内的事情,属于角色责任低阶的表现。比如:公司规定九点上班,小王九点半上班,小王迟到属于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做到,属于R1(-1)。

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我要对得起我穿的这身制服”,我们往往会觉得这句话特别的有责任感,所以,在穿的是什么衣服这个物理对象背后,我们真正关注的,在于制服所代表的这个职业的精神对象。

比如说如果作为医生,穿上白大褂就是白衣天使,就有救死扶伤的信仰。如果作为士兵,穿上军装就是人民卫士,就有保家卫国的信仰。

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职业都有这么高的信仰,但从这些例子里面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基本的规律,就是制服是一种仪式感特别强的物理对象,通过这些物理对象,我们会在心理上强化一些身份上的变化,让自己从一个“自由人”转化为一个代表着某类职业的“社会人”,具备着相当的心理认同和一定的行为习惯。

再举例来讲,作为一名职场人,我佩戴着公司的工牌,会在内心强调我是公司的一份子,代表着公司的某个职业,就会多少加强一些对自己形象和言行方面的管理。

那么为什么会这样?穿上制服、戴上工牌的前后,区别在哪里?我们仔细来进行分析。

首先设想,我没有佩戴工牌的时候,比如走在大街上,我的行为与公司无关,别人不会通过我的表现,来联想到公司与我的职业。

再来对比,当我佩戴工牌的时候,也是走在大街上,行为也与公司无关,但别人却会通过我的表现,去联想到公司与我的职业。

最后分析,我们就发现了,并不是工牌或者制服有多大的威力,而是别人通过工牌和制度,知道了我的职业,知道了我属于哪个组织,也知道了我的行为会代表着这个组织的行为。

那么我们要研究的重点,就在于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的区别,以及转换。

个人行为,就是没有任何组织性、不代表任何其他人或者组织、也无需为任何其他人或者组织去承担责任的行为。

组织行为,就是具备相当的组织性、代表着其他人或者组织、需要为其他人或者组织去承担责任的行为。

那么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来,个人行为是一种没什么责任感、也不需要责任感的行为,组织行为则需要具备相当的责任感。

打个比方,作为职场人士,我们下班了在家,可以用“北京瘫”的姿势躺在沙发上吃薯片,但上班时间在办公室,我们会这样吗?

不会。因为在家的时候我的行为是个体行为,不代表我的职业和我的素养,也上升不到责任感。而在办公室就是组织行为了,如果真这样做,老板或者领导就会认定我责任感不强,会怀疑我的职业素养。

那么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没有责任感,或者说解决职场责任感的第一个问题,就在于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的区别,并能够将个体行为转换为组织行为。

刚才我们分析过了,穿戴了工牌、制服,或者说在办公室、在会议桌上,这些都会促成我们的个体行为向组织行为的转化,那么这些都属于物理性对象的工具、场景、环境等。

那么有些转换条件并不是物理性的,而是属于数理对象的范畴,比如那业绩目标、上下班时间等等,这些也会促成个体行为向组织行为和转换。比如说到了上班时间,我就知道我的行为要从个体行为向组织行为转换了,不能为所欲为了。

还有一些属于心理对象的范畴,比如语言、企业文化、人际关系、工作氛围等等,比如在我们服务顾客的语言上,我们就得想到这个属于组织行为,我不仅代表着公司,还会体现个人的责任感,所以一定要好好说话!

最后还有一些是属于精神对象的,比如我们开篇提到的医生、军人,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信仰、职业精神,有着作为这个职业的信念和骄傲,所以他们的责任感不仅体现在工作上面,还体现在整个人生态度上面,这就是职业给他们的行为带来的责任感。

在职场中,尊重各种物理对象、数理对象、心理对象、精神对象,把个体行为向组织行为进行转换,是我们职场责任感的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。也是我们作为组织的一份子,做一名合格的职场人,所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情。

个体行为与社会行为的典型:歌曲《老子明天不上班》

下一篇文章,我们会和大家一起详细分析,个体行为为什么需要向组织行为进行转化,其核心原理和规律在哪里?

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

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

责任总公式:R1(-1,0)+R2(0~N)+R3(0,+1)+R4(C/c)=1

所属责任现象:责任第一现象(一个责任主客体)

责任单位:R=R1(-1)

本文责任思维模型:理性行动“四做原理”

责任思维工具描述:必须做,努力做,应该做,选择做

文章关键词: 加载中, 加载中, 加载中, 加载中

0位亲已答题!

 相关文章 Articles

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,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!
Copyright © 2015 ICP备案: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
责商(上海)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江西应用科技学院—责任动力学研究院
联系电话:15800477474
公司地址: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